糞便中非病原成分的形態(tài)識別測試
您的姓名:
1、糞便中非病原成分的主要來源是什么?
食物
細菌
真菌
寄生蟲
2、非病原成分在糞便中常被染成什么顏色?
紅色
藍色
黃色
綠色
3、淀粉顆粒加碘后通常會變成什么顏色?
紅色
藍色
黃色
綠色
4、為什么在糞便鏡檢中需要識別非病原成分?
報告所有成分
提高效率
診斷疾病
進行染色
5、植物細胞的常見形態(tài)包括哪些?
僅多邊形
僅圓形
僅類圓形
多邊形、圓形、類圓形
6、真菌感染在糞便檢驗中多見于哪類人群?
健康成年人
慢性病患者
嬰幼兒
所有人群
7、如何區(qū)分植物細胞和人芽囊原蟲包囊以避免混淆?
僅觀察顏色
僅觀察大小
僅使用染色
觀察顏色、大小、使用染色
8、脂肪球在糞便涂片中的典型表現(xiàn)是什么?
沉于底部
浮于液面
呈藍色
無特定特征
9、糞便鏡檢時,推薦使用低倍觀察全片瀏覽以提高效率。
對
錯
10、涂片后,應(yīng)保留標(biāo)本直至報告發(fā)出。
對
錯
關(guān)閉
更多問卷
復(fù)制此問卷